网站支持IPv6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  智能推荐  |  微信  |  微博  |  信访举报  |  
首页 > 资讯 > 生活资讯 > 生活资讯

家长和孩子都要牢记的交通安全知识
发布日期: 2023-11-16
分享到:
  •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交通安全无小事,安全知识不可少。学生安全一直是家长、学校、社会最牵挂的事。

    家长不仅要遵法规,做榜样,言传身教,给孩子起到示范作用,而且要告诉孩子如何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希望各位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牢记交通安全知识。

    在我国,道路交通伤害是儿童和青少年的重要致残和致死原因,而绝大多数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是可以避免的。

    预防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应建立在所有人遵守规则、杜绝违规行为的基础上,同时家长还要加强对儿童的监护和安全教育。

    步行和乘坐机动车是儿童因道路交通伤害致死致伤的主要交通方式,最常见的损伤包括挫伤或擦伤、骨折和脑震荡或脑挫裂伤。其中,头颅创伤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年龄越小,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就越容易发生颅脑损伤,例如1岁以内的婴儿发生颅脑损伤的占比最高,其次为1至4岁的儿童。

    一、正确规范使用儿童乘车安全约束系统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正确规范地使用与儿童年龄和身高相符的乘车安全约束系统(安全座椅和/或增高垫),可以很好地实现对乘车儿童的保护作用,死亡风险可降低54%至80%。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新增的“儿童与安全”领域中明确提出,将“推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安全头盔,儿童出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作为该领域的主要目标之一。

    2021年6月1日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提出监护人应“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在开车或乘车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即便是短距离出行,也要让儿童在后排落座。

    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身高等,结合乘用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儿童安全约束系统,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提示安装,正确规范地使用:1岁以下婴幼儿应使用反向安装的儿童安全座椅;一般4岁以上的儿童可以使用增高垫,但需要保证安全带的肩带固定在儿童的肩部,跨带位于儿童的胯部;儿童乘车时,要及时落下“儿童锁”,或使用“自动起锁”装置。

    儿童上下车时,应由成人帮助开门,并始终从靠人行道一侧上下车,尤其是下车时,应先观察车后有无人或车,确认安全后再开门下车。司机启动车子前,一定认真观察车周围,尤其是车头车尾盲区有无正在玩耍的儿童。

    二、儿童乘坐机动车,切记“六不要”

    1.不要抱儿童乘车。一旦发生碰撞,巨大的冲击力使得家长根本无法抱住孩子。

    2.不要让12岁以下或140厘米以下的儿童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因为一旦发生碰撞,安全气囊可能直接击打在孩子的头面部,瞬间的击打力量可达上百公斤,孩子的头颈无法承受。

    3.无论时间长短,都不要将儿童独自留在车中。

    4.身高140厘米以下、体重35千克以下的儿童不要直接使用成人安全带。

    5.乘车时,不要让儿童的头、手等探出天窗或窗外。

    6.乘车过程中,不要给低龄儿童进食果冻、坚果或棒棒糖等食品。

    三、教给儿童知险避险的方法

    家长要加强儿童的道路安全教育,提高儿童识别危险、躲避危险的能力:

    1.教儿童学会识别交通信号灯。

    2.儿童上下学过马路时,可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或反光服以提高周围人的关注。

    3.过马路时,应走人行横道或过街天桥,不要闯红灯或翻越护栏,不走机动车道,不在车辆之间穿行,过马路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接听电话。

    4.行走时,不要看书或手机等。

    5.下车后不要在车前猛跑。

    6.不要在车库内或车库周围、停放的汽车旁或汽车下玩耍。

    7.不要在道路上玩耍或进行任何体育运动。

    8.儿童骑车和玩滑板时,要正确佩戴安全头盔。

    9.未满12岁儿童不能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岁青少年不能骑电动自行车上路。

    10.不建议儿童骑电动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更不能将其作为交通工具使用。

    简言之,儿童只要跟“轮子”打交道,就应该佩戴适宜的安全防护设备。

    来源: 健康中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热门标签
    热点新闻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津公网备案:12019202000211  津ICP备09000137号-4


    网站标识码:1201160063  

    津ICP备09000137号-4

    联系方式:gxqwxb@tht.gov.cn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