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抓早抓实、稳扎稳打、善作善成,全力推动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对于增强信心、凝聚力量、乘势而上,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天津滨海高新区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韩林走进《聚焦大项目 直播在现场》直播间,介绍高新区各行各业如何抢抓发展机遇,推动产业加速崛起。
主持人:先请韩主任简单跟我们介绍一下高新区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一个基本情况,都聚集了哪些类型的企业?
韩林: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天津滨海高新区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一直以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为突破口,围绕创新药、细胞产品、医疗器械、医药服务四大领域,逐步吸引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在高新区集聚,打造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最新发布的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评价中,高新区位列全国第7位,持续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高新区以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作为创新动力核,构建渤龙湖科技园生物医药转化及产业化带,形成细胞产业生态圈,打造“一核一带一圈”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体系。从产业集聚角度,创新药方面,高新区具有天津药物研究院、国家现代中药创新中心、津村制药、汉康医药等企业;细胞产品方面,拥有全国第一家细胞存储上市公司中源协和、国家首个自主知识产权CAR-T产品获批企业合源生物、血小板特殊领域企业血源生物等;医疗器械方面,像眼科设备头部企业迈达医学与图湃科技、国产纳米刀治疗企业远山医疗、全自动细胞治疗解决方案中博瑞康等;医药服务方面,诊断领域龙头金域医学、保险经纪头部企业手回科技等均在高新区进行布局。科技创新平台方面,高新区汇聚了药物成药性评价与系统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天津大学医疗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院、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0个国家级、40余个市级产业创新平台,并依托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打造创新平台体系。
主持人:其实,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果,也离不开高新区各部门的支持。请问一下韩主任,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我们高新区都有哪些扶持政策,请您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韩林:
为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新区打造了涵盖政策支持、投资支持、科研支持、载体支持的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
政策支持方面,高新区于2022年印发了生物医药“双九条”产业政策,支持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培育良好的产业生态,今年高新区将根据国家部委的相关要求,结合最新的发展方向与《天津市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对“双九条”产业政策进行修订,及时对外发布。
投资支持方面,2023年高新区与海河产业基金合作设立了5.1亿生物医药母基金,进一步在金融赋能的角度帮助高新区补齐生物医药创新要素,加大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力度,目前已设立两支子基金,已投资远山医疗、恒宇医疗、血源生物、康圣贝泰等4个项目,涵盖高端医疗器械、细胞与基因治疗、血细胞产品等多个细分领域。
科研支持方面,高新区发布全市首个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实施办法,在全市率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发布知识产权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加强培育原创性颠覆性知识成果,以知识产权高质量服务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载体支持方面,高新区在渤龙湖科技园建设了21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产业专业载体,包括10万平方米的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8万平方米的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和3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华苑科技园已建成总计超过百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配套载体,包括蓝海科技园、海泰BPO产业园、海泰精工国际,可以满足不同领域、不同规模企业的研发、生产需求。
高新区从政策、金融、科技、载体等多角度丰富产业发展要素,全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打造生物医药产业聚集高地。
主持人:“今年一季度,除了合源生物,高新区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还有哪些新的亮点?韩主任。”
韩林:
今年一季度,高新区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成绩颇丰。我手中的产品是远山医疗陡脉冲治疗仪的电极消融针,陡脉冲治疗仪刚刚获批新增胰腺恶性实体肿瘤适应症,成为国产首家获批胰腺癌适应症的消融产品,也是目前全球唯一可用于胰腺癌治疗的消融方式。
除此之外,我们在实体瘤细胞治疗领域持续发力,吸引新加坡星汉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TCR-T(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细胞治疗产业化基地项目在高新区渤龙湖区域落地,计划投资2.5亿美元建设商业化生产基地,其产品有望成为全球前三款、亚洲第一款上市的实体瘤TCR-T细胞治疗产品;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好医生集团在高新区落地现代物流基地项目,天津市中药传承创新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也即将在高新区成立。
当然,在产业生态方面也有一些好消息,我们渤龙湖区域10万平米的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已完成竣工,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孵化转化的企业数也达到42家,并且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与中关村达成合作,进一步打造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主持人:一开年咱们就有了新的进展。今年我们的布局是什么?有什么新的项目要引进,现在的项目中又会有哪些突破?
韩林:
2025年,高新区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以强链补链为重点方向,持续深化创新药物、细胞产品、医疗器械、医药服务四大版块,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
产业协作方面,依托国家现代中药创新中心,联合市市场监管委、药监局打造“中药卓越监管体系先行区暨中药传承创新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研发创新、小试中试、通用制造、应用场景、投融资服务等五大创新服务平台,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产业生态,安全生态,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谋划与天津医科大学合作,从眼科学人工智能设备、眼疾病药物开发及国产替代耗材等方向,承接眼科学领域科研成果转化,依托BPO医疗器械产业平台区位优势,联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天津市眼科医院打造京津冀眼健康平台。
创新协同方面,瞄准细胞生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打造前沿技术中心,做深做实天津市细胞产品监管科学创新基地、基因与细胞临床转化平台,推动打造滨海中关村生命健康创新基地。持续挖掘中医医疗机构院内制剂资源,协助对接区内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临床试验等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产业品牌建设方面,持续推动京津冀“细胞谷”建设,进一步加快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做强“天海未来”集团,加快生物药业公司开展间充质干细胞、CAR-T细胞制备,推进健康咨询公司与中源协和等壮大康养产业,启动医药供应链公司市场化运营,做大科技孵化公司规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项目招引—决策—落地—投产—达产”全流程闭环服务,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新引进项目方面,加速推进星汉德生物项目落地,打造以合源生物CAR-T细胞治疗在血液瘤领域和星汉德生物TCR-T细胞治疗在实体瘤领域的“双特色品牌”。推动海信御锦智能医学装备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深化AI诊断技术研发及场景化应用合作,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策源地。
现有项目方面,通用集团医药流通板块重庆医药公司一季度购置渤龙湖科技园45亩地块,将打造覆盖京津冀、辐射三北地区的物流基地,招商健康完成对药研院的增资并表事宜,2025年我们将继续对接招商局集团、通用集团、华润集团等央企资源,在已落地合作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央企扩大投资。创源生物进军特医食品领域,第一个产品盈连元有望成为天津地区首个获批上市的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远山医疗多款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进展顺利,将于今年进一步扩充产品线,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新的一年,高新区将进一步探索生态招商模式,特别是在细胞基因治疗等优势产业领域持续集聚资源要素,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形成产业生态。抢抓国务院进一步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重大机遇,保持“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拼搏状态,为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